孜孜不倦的追求者
1994年进入南通回力橡胶有限公司,在电工这个岗位上一干就是18个年头,从一名刚毕业的毛头小子成长为电工工艺的“行家里手”,他就是南通回力橡胶有限公司技术部经理助理赵勇。
一直以来,赵勇凭着对工作的热情以及刻苦专研的精神,参与公司的多项技术研发,解决了许多技术难题,为公司的发展作出了积极的贡献。2005年,他参与了公司的丁基再生橡胶开发工艺,获得《丁基橡胶高温连续再生工艺》国家专利;2006年参与一种再生橡胶生产电力监控系统工艺的研发,2008年参与废橡胶连续脱硫系统、再生橡胶脱硫废气处理及热能利用装置等工艺的研发,分别获得国家实用新型专利;2009年参与的乳化丁基胶项目获南通市科技进步二等奖、海门市特等奖;2010年获江苏省技术能手称号;2011年被评为南通市首席技师。
技术钻研解疑难
“在实践中学习、学习、再学习”,
电子天平赵勇是这样想也是这样做的。1994年7月,刚从南通工贸技工学校毕业的赵勇进入南通回力橡胶有限公司,成为该公司一名普通的电工操作人员。工作勤恳的他很快就掌握了相关工作要领。为了强化自己的技能,他积极参加各类培训,把学到的知识与实践结合起来,并在实践中加以揣摩应用,在工作中一步一个脚印,踏踏实实,逐步从一个普通技工成为高级技师,成为公司的技术骨干。
车间工作中经常会碰到一些疑难杂症,一时半会解决不了,赵勇从不放弃,带着同事们一次又一次试验,直到成功为止。有一次,一台炼胶机每次关机时会发生星形和三角形接触器短路故障,经查后确定接线无误,而其它同样线路的机器从未发生此故障。赵勇反复试验,并对控制线路进行改造,故障迎刃而解,至今从未复发。有一台新丁基过滤机发生空气开关跳闸,经检查空气开关及线路无问题,而同样线路的另一过滤机工作正常。赵勇分析发现了其中的复杂原因,并通过控制线路改造,有效排除了故障并降低了维修成本。
节能降本创效益
丁基再生胶动态脱硫螺旋法是生产过程中的一个重要工艺,
电子吊秤 为其配置的是一台45KW三相异步电动机驱动,系统改造前无调速装置,通过固定的机械装置减速,负载率高,产品质量稳定性差,不合格产品时有发生。赵勇带领同事们通过对螺旋法电动机用变频器调速进行改造后,使产品质量稳定,噪音减少,速度平稳可调,负载率大幅下降。系统改造前,每台电动机耗电测算约40度/小时,系统改造后每台电动机耗电测算约为25度/小时,降幅高达37.5%,每年可节约电量37.8万度,节约费用21.168万元,并且大大提高了产品的质量。而且该系统操用方便,性能很好,节能效果显著。
公司塑炼设备耗电占公司的60%,
防水秤 其中耗能最多的是中型三相异步电动机,实现三相异步电动机的经济运行具有重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。因此,千方百计找出单位耗电最低而又适应工艺的设备,是公司节约电能和保证正常生产的主要途径。为解决这一问题,赵勇和同事们制定了一个又一个方案,橡胶塑炼机在设计、制造时配备电动机的功率,是按适应加工各种橡胶的能力而配备,一般过载能力均较大,而再生胶生产稳定、低负荷,具有特殊性。因此根据这一特殊性,赵勇和同事们将480精炼机的电动机由原来的75千瓦改为55千瓦,根据机组实耗有功电量记录数据,每班单台耗电由原来的326度降为258.6度,单台机每班可节能67.4度,为公司节约了能耗,取得了巨大的经济效益。
工艺研发结硕果
2004年,赵勇参与丁基再生橡胶工艺的研发,
灌装秤通过两年的努力,公司成功开发了《丁基橡胶高温连续再生工艺》,其技术先进,整条生产线自动化操作,生产的产品质量稳定,并彻底杜绝了再生橡胶再生过程中的二次污染问题,技术水平达到国际先进水平,目前该工艺已批量化生产,为企业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,每年可为企业新增产值5000多万元,利税1000万元。该技术通过了江苏省科技厅组织的专家鉴定,并荣获2004年南通市科技进步二等奖、海门市科技进步一等奖。2006年以来公司对该设备的加热系统进一步优化和改进,使设备的节能效果更加显著,该工艺荣获2007年国家专利。
2007年起,公司对现有设备由原来的手动操作改造为全自动控制,丁基再生胶螺旋法脱硫原来的拌油过程都是通过手动完成的,物料称重和油料称重都是人工控制,误差极大,造成了产品质量的不稳定,赵勇和同事们采用可编程序控制器和称重传感器来改造线路,上料、称重、搅拌时间、卸料间隔时间都是全自动控制,整个操作程序稳定,实现了再生橡胶脱硫过程中纯人工工作向智能化控制方面的发展,有效提高了橡胶产品质量及工序的稳定性,
检重秤同时降低了劳动生产成本。该项目获得2010年国家实用新型专利。
“要做就做最好”,这是赵勇工作的原则。一直以来,赵勇孜孜不倦、潜心钻研,凭着对工作的热情、执着,获得了一系列荣誉,也为公司创造了实实在在的效益。